。
文书上未设封,打开即可看到,显然这封信是给守城将领的,信中表明前来的五千多人是来购置粮草并运送至边关,请予以放行给予相应的方便,上面有完整的印信除了副将军的外还有主帅私章,卫国上下均知韩离亡故由军中副将军暂代主帅一职,此番看到印信便已明了,又见到来者所持军令立即命人放行,并着人空出府衙及周边的客栈安排千人歇脚,购粮非一日之功少说七日多则半月,毕竟边关苦寒粮草不丰,凑不齐需要向周边或者上一级城镇购置,还好是购置不是征粮,否则将领及官府非哭瞎眼不可,没了余粮城中的百姓怎么活,守军也是要吃粮的。
即是购粮将领及官府热情非常,一应所需皆已备齐,并告知购置买粮哪家好又可以拿的出,只要没有利益上的冲突一切都好说。
汐朝这边带了七万人在路上,军营留了两万人,卫军营中留下了一万多,暗卫留下了两名徐勉随军开拔,走之前修路的事已经干起来了,在没有威胁没有皮鞭没有污言秽语下卫军还算听话,只要能吃饱干些体力话无碍,大部分人均是平民出身家里穷才来当兵,如今到过去并不怎么抱怨,本身他们也不愿意打仗,将脑袋别在裤腰上见天的提心吊胆,这些人是安于现况者,当然也有少数人动起了逃离的念头,碍于手中无物可以说一贫洗,想跑路需得从长计议,最好可以结伴而行路上有个照应风险会小很多。
一切的一切皆在汐朝的算计之中,只待事情沿着既定的轨迹发展。
沐燕两方兵马没有合在一处行进,终归沐燕两国结盟是不可说的大秘密,越少人知道越好,提前商议好的分两路而行,燕军先走一步打头阵,这是燕苏意曾许诺过的。
燕鸿逸为此将翼王祖宗十八代问候了一遍,当然是姓欧阳的祖宗,没见过翼王这么会算计的。拿下卫军大营是燕军出力,如今攻打卫国同样燕国冲向最前,这还是盟友该有的合作吗!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