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恪对于父皇的偏心当然是记恨在心,要知道其他皇子在封地胡作非为,也不过是挨到父皇几句呵斥,即使有降官削户的惩罚,也至少得是经过一年以上的思考时间。
李恪长吁短叹,郁闷非常,手下纷纷替他打抱不平,众口一词,都认为这是长孙无忌在背后捣鬼,打压吴王的势力。
李恪上任后,很少给母妃来信,这让杨淑妃也感到伤心。不过她宁愿让儿子忌恨,也不愿意让他对储君之位抱有任何幻想,否则只会引来杀身之祸。
因为权力和地位的诱惑,皇子与大臣们互相猜忌,人心涣散,各怀鬼胎。
&…wan…书…ロ巴,a+nshu⊕ba.nbsp;李泰在整个过程之中扮演了极不光彩的角色,处处挑拨离间,引发各种误会和矛盾,实在是可恶。
而就在这个时候,魏征患病,对于太子的约束就少了许多。李承乾对称心念念不忘,而且还在宫外给他修建陵墓,暗自赏赐官爵,如果非得按照规矩卡的话,这些行为都有僭越之嫌。
李泰本想拿这件事儿告状,但也知道父皇对李承乾的偏爱,不足以动其根本,何况称心已死,没人追究此事。
思来想去,李泰还是觉得应该努力一把,把括地志尽量提前完工,从实力上征服父皇。于是李泰收敛心思,取消了一切能推掉的应酬,甚至包括宫中例行的家宴,每日与天下大儒埋头编写此书。
按照正常速度的话,括地志应该在五年内完成。但是在李泰等人的勤奋努力之下,此书仅用时三年,却以最高的质量呈现在世人面前。
当整理成卷的括地志摆在李泰面前之时。李泰欣喜若狂,忙不迭的备轿入宫,他要第一时间把这个喜讯告诉父皇。
此时的李世民正跟群臣商议国事,听闻魏王李泰求见,李世民刚说了声传,却诧异的发现衣冠不整,还穿着睡衣。胡子拉碴,满眼血丝的李泰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