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但秦俑的学术观点与胡适差不多,于是郭大路便把胡适替换成了秦俑,夹枪带棒讽刺了一番。
所以序文的最后一句变成了:“我所聊以**的,是还有一个“阿“字非常正确,绝无附会假借的缺点,颇可以就正于通人。至于其余,却都非浅学所能穿凿,只希望有“历史癖与考据癖“的秦俑先生的门人们,将来或者能够寻出许多新端绪来,但是我这《阿Q正传》到那时却又怕早经消灭了。”
他这一篇文,把杜斌与秦俑都给列入了其中。
这篇文虽然有点不契合时代,写的是民国的事情,可真正的好文章是能跨越时代的局限性的,现代人这篇文章的时候,也并没有什么障碍。
尤其是文中所说的“精神胜利法”,从古至今,由国内到国外,无数人都有这种行为,已经跨越了种族与文化的界限,写出来全人类所共有的劣根性,就像懒惰、贪婪一样,是根植于很多人骨子里的一种奴性思维与自我安慰的心理。
杜斌在回应郭大路的微博之后,就一直关注郭大路的举动,当看到写了一篇的时候,他也忍不住点开链接先睹为快。
一篇文看完之后,杜斌脸色铁青,身子不住微微发抖,“郭大路这混蛋……郭大路这混蛋……”
这篇文章里有句话说得好,“从来不朽之笔,须传不朽之人”,一篇优秀的足以流传后世的文章,其文中所写的人和事便能与文章一起广为流传被后人铭记,从而做到人以文传。
只不过有人留下的是美名,有的人留下的是骂名,还有的人留下的贱名,也有的人留下的是笑名。
杜斌好歹是一个搞文艺片的导演,欣赏水平还是有的,《阿Q正传》这篇所描写的人物,以及人物身上所反应出来的被郭大路称之为“精神胜利法”的处事方法,那简直是直击国人灵魂的鞭挞,一鞭一道血印子,鞭鞭见血!
这种精神胜利法,每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