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早陛下下旨,收回太子大印,命太子闭门思过,无旨不能见任何人。同时命锦衣卫调查粮食被焚烧一事。李指挥使接到命令,点齐人手,这会已经出发前往西北边关。”
宋安然长叹一声,的确是开始了。永和帝此举分明是在为废太子做准备。
宋安然轻声问道:“朝中大臣们是什么反应?”
长安小声说道:“陛下乾纲独断,事先没有征求任何人的意见,在早朝的时候突然就下了这道旨意。内阁几位大人以旨意没经内阁,不符合程序为由,拒绝执行这道旨意。
大部分文官当场跪下来,请陛下收回旨意。陛下震怒,指着大臣们大骂了半个时辰,说朝中有奸人,说朝中大臣个个无君无父,心中只有太子殿下,没有他这个天子。
小的赶回来给姑娘报信,走的时候早朝还没散。小的估计,全京城的文臣们十有*都会去跪金銮殿。真到了那个时候,太子的处境只会更坏。可惜,文臣们听不进去。”
宋安然嗤笑一声,“其实文官们都清楚,陛下已经下定了决心要废太子。只是他们不甘心多年的努力化为灰烬,所以他们要做最后一搏。就算无法改变太子殿下的命运,也要恶心恶心永和帝,让永和帝知道文臣们的力量有多么的恐怖。”
“他们就不怕陛下杀了他们?”
宋安然笑道:“他们当然怕。可如果死了后能在青史留名,就算怕死,他们也会慷慨赴死。永和帝如果真敢对文臣们大开杀戒,那他的好名声就彻底没了。
而死去的文臣则青史留名,成为全天下读书人的榜样,会被无数后人称颂。这样的买卖,一辈子也未必能遇到一次。
难得遇上了,你说那些文官和读书人还会放弃这大好的机会吗?他们情愿死,也要永和帝遗臭万年。如果能扶持太子殿下上位,那就最好不过。
等太子殿下登上大宝之后,必定会回报他们的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