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德马丁公司看着波音的脉动生产线,也是眼热不已,于是在美军F—35投产之际,也建成自己的脉动式生产线,整整十五个装配平台,如同灌香肠一般,连续不断的向前运动,以每天完成一架的速度,向美军提供最新锐的第四代战斗机........
程远航曾经留学美国,并得到波音、麦道等航空制造巨头的认可,虽然并不清楚后世的情况,但却亲身经历了二战时期美国航空业流水线改造的历程,也正因为如此,在他心里始终存着一份飞机流水线情节,并为此构建了一些基础性的架构;
恰在此时,为了提高高新机平台的可靠性,改善生产工艺,优化生产结构,提高生产效率,成为运十平台的主攻方向,于是程远航便想起了多年前的那份架构,在经过一番整理和修改后,便形成了今天卢嘉栋看到的简易脉动式生产线:
“我们经过测算,以检修海航的歼六为例,利用新式生产线,效率提高了15%,成本降低了12%,合格率已成了11%........”
“已经很了不起了,很了不起了!”
没等程远航把话说完,卢嘉栋便由衷的赞叹着,而事实上也的确如此,没有高性能的计算机,没有方面快捷的网络,更没有自动化的物流配送体系,只依靠各平台班长们的小红旗、对讲机、小哨子以及蚂蚁一般仓储人员的往来运送;
这个简单的都有些简陋的脉动式生产线,却依然爆发出惊人的生产效率,或许高度发达的西方国家,会嘲笑这条生产线的落后,会讥讽中国人是在飞机制造领域运用人海战术,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只有中国人才有这样的品质和毅力来完成这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也只有默默无闻,却伟岸非凡的中国技术人员和工人师傅们才有这样的智慧去创造一个又一个难以想象的壮举!
眼前的脉动式生产线便是一个最好的范例,诚然它的自动化并不高,信息化也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