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努书坊

繁体版 简体版
努努书坊 > 超级军工霸主 > 第六百九十五章 支撑新式战机的脊梁

第六百九十五章 支撑新式战机的脊梁(1 / 5)

卢嘉栋并没有说大话,更没有吹大牛,早在几年前,或是有意,或是在总参装备部的指示下,卢嘉栋利用各种手段和机遇,为今天新式战机的研制打下十分坚实的基础:

通过英阿马岛海战当,英国急于摆脱困境,取得胜利的有利时机,迫使英方达成《中英技术合作框架协议》,从而取得中国军工发展急需的航空发动机技术、水声声呐技术、电子信息技术、鱼雷制造技术、以及核~潜艇动力技术等先进技术的同时,也让中国的相关工业完成了一次史无前例的整体升级;

经过几年的研究、摸索、消化、吸收中国已经初步掌握引进的英国技术和制造工艺,甚至如通讯数据链和轻型舰载鱼雷等相关产品已经投入批量生产,而其中的航空发动机技术,由于其本身的制造难度大,材料要求高,生产工艺复杂;

特别是用于民用的三转子RB211发动机,因为本身的技术高,在材料和核心工艺方面,国内的相关领域始终不过关,因此即便取得核心技术,但由于整体配套工业能力相对较差,因而迟迟完不成仿制工作。

不过,正因为在三转子RB211发动机技术高,仿制难度大,在几年的攻关里,负责该型机研制任务的西北航空动力厂,不断的引进新技术,改善制造工艺,虽未将RB211发动机整体仿制出来,但厂子的整体技术实力却得到了极大的跃升;

而这却对另一款中等推理航空发动机——“斯贝”发动机带来前所未有的推动作用,加之英国方面提供了成套的材料配比、制造工艺和生产线,因此在两年多的时间里,“斯贝”发动机仿制进度可谓是神速,如今西北航空动力厂已经具备小批量生产能力,虽然还不能大规模生产,但保障新式战机的研制还是没问题的!

至于飞控软件和线控电传操作系统,则是在两伊霍拉姆沙赫尔战役之后,与法国私下达成的技术交换协议中的一部分,即用中国末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