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绝望和崩溃,从攻击发起到现在,不到半个小时的时间,坚固的伊朗中部集群防线已经濒临崩溃.......
而导演此次大范围,多层次,立体式突袭进攻战的不是别人。正是在沙丘上用炮队镜,观看战局发展的伊拉克共和国卫队顾问,苏联少将,安德烈·彼得罗夫,作为苏联军情总局局长伊瓦舒京大将手下的得力干将,早在1981初,彼得罗夫就开始与伊拉克当局进行接触。不过当时有碍于苏联对伊朗的缓和政策,双方并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可随着伊朗在1981年年底,对伊拉克发动一系列发规模攻势,并取得胜利,再加上伊朗拒绝苏联提出的苛刻条件,苏联迅速调整两伊政策,开始全力支持伊拉克。恰在此时。外号“老爹”的法国人老萨科齐,作为美国在两伊方面的协调人。找到伊瓦舒京大将,希望能够协调立场,全力支持伊拉克击败伊朗。
当然这其中老萨科齐夹杂了不少私人恩怨,但整体上却符合苏联的基本利益,尤其是老萨科齐挡在前台,正好为苏联大规模装备,和训练伊拉克新组建的精锐部队——共和国卫队提供了掩护。
而彼得罗夫少将以其出众的才能和超强的能力,在不到8个月的时间里,就将共和国卫队打造成一支中东首屈一指的强军,此时此刻,由一个装甲师、两个机械化师、装备三百辆T—72坦克、400辆BMP—1步兵战车,以及大量火炮、反坦克导弹、其他技术兵器的庞大攻击机集群,已经在阿拉伯河沿岸严阵以待,只等工兵将浮桥架好,就可以肆无忌惮的发动起来,将伊朗彻底淹没在装甲洪流当中........
彼得罗夫对自己此次导演的进攻作战满意得难以自持,雪白的脸上始终挂着洋洋自得的欣喜笑容,因为他知道这次代号为“左勾拳”的攻势,一旦开动,他所指挥的伊拉克共和国卫队,即将成为一团凶猛的拳头,砸开伊朗中部集群的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