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卢嘉栋打一开始就没想着跟盖奇.信达公司把关系搞僵,不管怎么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盖奇.信达公司虽说不是超强的军工复合体,但手中的相关军工技术对中国来说,却是相当宝贵的,如果能借助当下有力的国际环境,辅以潜在的利益推动,卢嘉栋还是很愿意与盖奇.信达公司达成合作的。
要知道,MB870Ka—500柴油发动机等相关项目虽然通过卢嘉栋的努力得以全套引进,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就能在短时间内将这些进去完全消化吸收,在真实的历史上,中国曾经从德国的KHD公司引进了B\FL—413系列柴油机,其消化吸收的过程可谓是艰辛异常,这其中除了人才、技术、工艺之外,还涉及到行业标准、思维方式、生产经验等等因素在里面。
而这些都不是沿用十几年苏式管理方式和生产工艺的中国军工系统说改就能改的,也正因为如此,当年的B\FL—413系列柴油机国产化的路子走得很不顺,从八十年代初开始,直到九十年代末才初步实现完全国产化,在其基础上创新发展则是要到新世界之初。
仅是一款应用于轻型车辆和中型轮式车辆的中低功率的B\FL—413系列柴油机的国产化进程都如此艰难,像MB870Ka—500柴油发动机这样安装在德国豹2坦克上的,汇集众多学科和工业制造尖端技术的大功率柴油动力系统,其困难程度更是可想而知。
卢嘉栋他是一个深知军工行业发展的军工专家,很清楚一款装备不是有了生产图纸和相应的生产线就如同生产香肠一般,一根根的制造出来,其中涉及到硬件和软件其复杂程度可以说是难以想象,要不然只要在非洲建几条生产线。整个非洲也就从此步入工业化了,世界也可以成为真正的大同世界了。
然而现实并不是这样。人才,资金,技术,工艺标准等等方面缺一不可,正是因为这些,卢嘉栋才会利用M25A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