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生存的平原绿洲面积不到总面积的4.2%,如果海水西调工程真能成功,这一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就将变成适合人类生存的土地!
但是,从理性角度来分析,海水西调工程似乎不太靠谱,而且还是先将海水淡化之后,再引入西北、华北,这成本也太高了!如果要达到‘治理我国沙漠、沙尘暴,彻底改变华北、西北地区生态环境恶劣’的目的,按照新疆的年均降水155毫米和蒸发量(乐观估计以50%)来推算,起码需要496亿立方米的海水流入。而将渤海水扬升到海拔1280米约需6.4度电,总耗电量将达到3174.4亿度,这相当于三峡工程2008年全年的发电量808亿度的4倍。
除此之外,还要计算海水淡化的成本,目前主流的海水淡化技术主要是反渗透、多级闪蒸和低温多效,其中反渗透运行成本最低,一般吨水耗电4度左右,再加上化学品费用约0.5元/吨淡水左右(与预处理工艺有关),直接运行成本就是这两种。电费采用工业用电价格,峰电约1.0元/度,谷电约0.5元/度,平均用电价格0.7元/度,每吨水直接运行成本为3.3元左右。如再考虑人工、维修、反渗透膜更换等费用,运行成本(不计折旧)一般在4~5元/吨淡水。
总而言之,工程量太大,成本太高,以目前的科技水平来说,简直就是科幻题材!”
“反重力飞行车出现了,智能机器人出现了,我们国家马上就要登月了,这些都很科幻,海水西调相比之下,根本算不了什么,我觉得值得尝试!说不定国家已经掌握了我们不知道的技术,可以大规模降低成本呢?”
不论外界是何反应,粮食战略很快就启动了,海水西调工程也正式全面动工,与此同时,各大缺水的沿海城市也纷纷开工建造大量海水淡化工厂,整个国家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工地。
而在这些建设工作轰轰烈烈进行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