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里的‘儿’,唐音是‘ní’。”
“弄潮儿”又变成了“弄潮‘ní’”?
新生们此时此刻有点儿意识了,不管自己高中时多么牛逼,可能到了大学就是一个新的学习起点了,高中那点儿东西,看来只是老牛身上的一小块皮,而且这皮,还很有可能是人造革。
有同学喊道:“李老师,我们都知道您博闻强记,学识渊博,那我非常好奇,您究竟背了多少首古诗词啊?”
李凡问道:“这位同学,你是想要我谦虚地回答呢,还是不谦虚地回答?”
该同学:“李老师,谦虚的!”
“我喜欢的都背了。”
“那不谦虚的呢?”
“没有我不喜欢的古诗词。”
噗!
现场笑声阵阵!
新生们心道:李老师第一节课就公然装逼了,学校管不管啊?
接下来,这帮又皮又冲的学生开始大规模地考上了他们的李老师。
“李老师,‘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请问这是谁的诗?”
“元代王冕的《墨梅》,这首诗有两个版本……”
“纱厨藤簟,玉人罗扇轻缣,请问前一句是什么?”
“云收雨过波添,楼高水冷瓜甜,绿树阴垂画檐。白朴的《天净沙·夏》。”
“那白朴为什么姓白?”
李凡:“……”
……
这节课的后面10来分钟,成了新生们考察他们老师的时间段。
虽然大家知道李凡学识广博得可怕,从各个场合中都领略了李凡的风采,但是,当亲自见面的时候,还是忍不住要去证实一下,究竟李凡是不是电视、新闻中所渲染的那么神奇。
这一考察之下,那哪是渲染啊,只是纪实罢了。
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