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学者中,有人有李凡的成就高么?有么?这么一个出类拔萃优于时代的大学者,京大用个讲师来糊弄人?”
“就是!”
还有很多网友颇为理智地分析起来了:
“大家不要激动,讲师一职不低了,虽然李凡的成就很高,但是年龄尚浅资历不够啊,你得一点点让他往上发展。”
“如果现在给李凡一个副教授的职称,这在制度上可能都未必允许,而且,19岁,大一新生,任职副教授,你们不觉得有些突兀和惊悚么?”
“万事万物都有一个渐进发展的过程,作为19岁的讲师,李凡的事业起点就已经秒杀国人了,已经是金字塔塔尖了!”
“而且国情很重要,国内是讲究资历、派系、经验等等的,对于人才可以破格提拔,但也得有个度,慢慢来,不急。”
……
情绪激动的粉丝们非常不满。
“不急?国情?制度?哥们儿,你们要知道,当事人可不是普通的人才,也不是普通的天才,是不世出的旷世奇才!”
“李凡的个人成就还用我给你们罗列么?那么好,我再说一遍……”
“李凡这样的天才,自建国之日起,你们谁还能说出一个与他成就相当的人?”
“制度,国情,就是要用来打破的,支持李老师!”
“如果以发展的眼光考虑问题,李凡承受得住任何的荣誉,这是毋庸置疑的。”
网络上瞬间形成了巨大的争论,因为这一话题极具讨论性,也非常吸引大众眼球。
19岁大一新生,与“助教、讲师、副教授”三个词产生关联,即便当事人不是李凡,是任何一个曾默默无名的天之骄子,那么保管这哥们儿也会立马被大众所知。
而这当事人又恰好是李凡,那么,一场巨大的全民话题诞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