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上戏的教授大概是为了发论文赚稿费,直接写道‘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布莱希特、梅兰芳三大戏剧体系在二十世纪剧坛产生了巨大的、超越国界的影响,得到了东西方广大观众的喜爱。’
三大表演体系就此诞生…
搞笑的的是布莱希特的理论是不包含表演训练的!
我们的戏剧教育存在着很大的问题。为什么要上台词课?就是表演嘛,表演对了,台词自然就对了。学校都用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但在世界戏剧范畴中他本来就是很小的一个分支,很多教育观念也很可笑。
耶鲁戏剧学院的学生,人家可以花两年的时间先看完不下两百个剧本,把各个流派捋一遍,可我们呢,还在排《雷雨》
当然不是说《雷雨》不行,只是四年大学,全特么排《雷雨》,不能整点别的吗?
讯哥不一样,可能她天生就会演戏,或者耳濡目绕,懂得多——《风月》、《女儿红》,看看人家跑龙套时候遇到的都是些什么演员!
举个例子,拍《明月几时有》的时候,讯哥发行自己进不了方姑,就是没法感同身受,干脆她就不管了,直接演了起来。
后来,我们就看到了有些许拙朴与木讷的方兰。
感性的演员就是特别厉害!
他们能用自己下意识的反应处理角色,而且还能做到跟之前的角色不雷同!
……
“俯拍的机子注意点,不要出错了!”
片场忙碌却不纷乱,小白举着扩音器,不断发号施令,“二号机光圈有问题,重新调整白平衡。”
交代完这些,喊来导演助理,“徐老师怎么样了?”
“…他说,你喊开始,剩下的交给他!”
还挺有信心!
待会拍的是吕受益跟程勇第二次见面的场景。
也就是程勇决定接下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