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西·阿弗莱克在行业里混了28年,遇到了《海边的曼彻斯特》,就像他哥大本遇到了《消失的爱人》一样。
他们自身的气质,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大本脸部的木和身材上的笨,给人一种暗示,他是干得出来那种傻逼事儿的人,凯西一张稚嫩的脸,在别的电影里是硬伤,在《海边的曼彻斯特》里,就成了优势。是那种结婚,有孩子后,还没什么责任感还自负的二货样子,干得出,三更半夜去买酒,失火连累了孩子这类事儿。
你看,我举的例子都是国外的或者上个世纪的。
谁敢那小鲜肉做例子,找死吗?
话说,一些粉丝朋友面对各行业的失职人员时总能义愤填膺、嘴炮连连。
唯独对待演员,演技太差,没关系,在努力,在进步。甚至轧戏、不背台词、倒模这些毫无职业道德的行为也能包容——爱豆大于天。
现在很多都觉得演技好的,其实是暴力演出,跃出了电影基本层面,是对电影整体的伤害。
所以,好的演技首先是服务于电影本身,有的时候需要收着演,比如刘天王在《桃姐》里,出道这么久,刘天王第一次不化妆,就是在这部电影里。
有的需要嚣张一点,比如张艺在《追凶者也》里。
有的人可以演出任何一个完全迥异的人,比如梅里尔·斯特里普,梅姨太无敌了…
有人自身特点太突出,演谁都像是在演自己,比如姜文大爷。
一个演员真正好的演技,绝对不是他一个人的功劳,是集体创作,在演员身上的折射。
比如《梅兰芳》里的十三燕,燕十三是个虚构的人物,无论是陈恺哥还是王雪圻,都不知道这个人到底应该怎么样,就是知道,不应该是普通的样子。
无数次的实验,无数次的变化,找到的一刹那,你也会体验到那种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