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从不当面拒绝,拂他脸面,而是私下委婉相商。
好在二人所议地大多是国事,李东阳在政治权力上并不是刘瑾的绊脚石,所以刘瑾还挺给他面子,对他的反对意见大多还能接受,所以二人表面上看来相处融洽。
至于杨廷和,年轻气盛,看不起内阉,倒是当庭给过刘瑾几次不痛快,但是从此之后他呈送到御前的奏折大多遭受到延押、驳回、再议的命运。
江南战事紧张,没有确切消息传回京来的那些日子,刘瑾专趁正德焦虑烦躁时,把杨廷和报灾报荒、要米要钱的奏折递上去,再冷言冷语地挑拨几句,终于惹得正德大怒,把杨廷和叫来一顿训斥,杨廷和这才晓得刘瑾的阴险和睚眦必报地个性,这以后也消停多了。
三大学士的沉默变相成为一种纵容,随着刘瑾不断安插亲信,打击老臣,弘治朝留下的政治班底,在经历了和杨凌的屡次交锋、屡次折损后,又被刘瑾明中暗里不断打击,势力愈发凋零。再也不复昔日振臂一呼群起响应的盛况了。
刘瑾笑嘻嘻地道:“说起来,还不是皇上慧眼识人,又不惜朝廷用度紧张,无论人力、财力,竭尽全力支持东南剿寇,才有这等战果。东南平定,皇上才是首功呀!”
邱聚眼看刘瑾势大,已完全倒向他一方。闻言忙谗笑配合道:“是呀皇上,从洪武年间,倭国海盗就不断来咱大明捣乱,为了这事,咱大明还特意下旨给东瀛国王严加训斥呢。算计着百十年下来,倭寇就没消停过,可如今在皇上您手里,可是吃了大亏了”。
刘瑾忽地跪倒在地:“如此百年年祸患一朝靖清。真是我朝的大喜事,皇上的大武功呀。老奴恭喜吾皇、贺喜吾皇。依老奴之见,皇上应该行告庙礼,将此重大喜讯告慰例代先皇在天之灵,再下旨将被生擒的贼首凌迟处死。以耀我大明国威…….”。
正德喜地合不拢嘴来,连声道:“说地有理,说的有理,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