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皇上宠信,却无寸功于江山社稷,若能办成这件利国利民的大事,余愿足矣。”
李东阳惊诧地看了他一眼:“好大地口气,粮食种植靠地靠天,现有地米黍是无论如何不可能在土地贫脊、气候不适地环境中大量增产的,这杨凌语气也太大了吧?”
他按捺住好奇,恬然微笑道:“好。杨大人若能办成这件大事,便是大明第一功臣,比起开疆拓土、百战之功有过之而无不及,老夫自然是要全力支持地,只是.......”。
他叹了口气。说道:“老夫老矣,不若年富力强之辈,近来时时感到身体疲惫、寻常地奏折批阅起来也吃力的很了,焦大学士年纪比老夫还要大上许多。本官也不忍让焦大学士过于操劳,内阁的日常事务太多,没有人分忧,便是有心助大人排除阻挠,恐怕也力有不逮呀”。
杨凌一怔,李东阳这话不象推脱,又似推脱,他葫芦里到底卖地什么药?杨凌定睛瞧去。,见李东阳握着拳堵在嘴上轻咳着,可是一双老眼中却隐隐闪过一丝狡狯,不禁恍然大悟。
他暗暗笑骂了一声“老狐狸”,口上却呵呵笑道:“焦大人刚入内阁,朝政多赖大人操持,难怪大人不能周详,听说大人举荐詹士府学士杨廷和杨大人入阁。下官也觉得杨大人才干、政识超卓不凡。是大学士的适当人选,我想皇上一定会同意杨大人入阁之事。
有杨大人为您分忧。到时沿海开禁、接待使臣、制订律法、用兵平倭、督造舰船,设立海关等等大事,想必大人就可以分身顾及了”。
李东阳一抚胡须,说道:“但愿能如杨大人所言,那样老夫就放心了”。
两人对望一眼,不由得相视一笑。
“甘薯,没听过?嗯.......也叫红薯、番薯、大地瓜.......还是没听过?”
杨凌叹了口气,转身欲走,那矮矮胖胖的米粮店老板搔了搔头,忽地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