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一旦兵连祸结,超出了大周的国力,后果不堪设想。
作为首相范质,他权衡再三,是从民意出发。
南唐一片混乱,民心动摇,正是朝廷出动王师,消灭南唐的天赐良机,不容错过!
四位相公都这么看,王溥不是负责军务,干脆没有发言,而高行周和冯道也是沉默不语。
这样就形成了四打一的局面。
叶华在御前会议上,格外被动,饶是他能言善辩,也没法轻易驳倒四位宰相。
从金殿回来,叶华一头扎进了书房。
他的心情很坏。
先南后北,先易后难……这是赵大采用的策略,结果如何,显而易见,他的确扫平了南方的割据诸国,但赵大突然暴毙,赵二当了皇帝之后,两次北伐燕云失败,损兵折将,更惨的是大宋不得不采取收缩的战略,屯重兵于京城,战战兢兢,捧着卵子过日子,还要给契丹送岁币,简直丢死了人!
赵二本身能力不足,是个很重要的原因,可是这个战略,也有很大的问题。
首先就是过高估计了契丹的实力。
事实上在耶律德光死后,契丹陷入了混乱期,贵胄之间,叛乱杀戮无数,尔虞我诈,皇帝昏庸,臣子贪婪,上行下效,契丹的国势是不断下降的。
这个下降趋势直到萧太后掌权,才扭转过来。
很不幸,赵大没有抓住宝贵的时机,废物赵二又不是萧太后的对手,尝到苦果,也就不意外了。
其次任何朝代,刚建立起来的时候,都有一大堆从战火中走出来的名将,已经许许多多百战老兵。
靠着这些兵将,足以横行天下。
当然了,等到太平之后,老将凋零,老兵凋谢,战斗力就会严重下降,除非出现卫青,霍去病一样的天才,以及不计代价的投入,才能重新拥有一支强军!
这一点貌似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