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着手:其一是字体结构;其二是整体字形;其三为笔力。”
“这首诗为刘禹锡的《秋词二首》中的一首,非常符合邱老老当益壮的事业心态,因此,这幅字写出来后,非常有感觉。”
邱徳扒频频点头。
“首先说字体结构,很多人认为行草的更看重字形不注重字体结构,这个观点有失偏颇。字体结构是一切书法的基础,不分真楷行草。”
卢灿的手指落在第二个字“古”上,“自以横落笔,因行草特有的连续写法,因此,自字末笔与古字起笔有牵连,但这种牵连不易过盛。邱老这过度非常恰当,将断未断,让古字又形成单独的字体机构。”
“深得字体结构中的变幻灵动、缩放有效、欹正相生的特点。”
邱徳扒的这两个字属于起笔字,自字很肥硕,古字相对较小,被卢灿这么一解释,还真有点缩放有致的味道。
卢灿的手指继续下移,然后在第一排字迹旁边手指划拉一道,“整排字迹,随意布势,不衫不履、方圆兼备、一笔而下,如信马由缰,这就是字形之美。”
“邱老应该学习的是文衡山的圆草吧?”
文衡山即文征明,世人都知道文征明的楷书厉害,其实他的行书、隶书同样很牛。他的行书,如“八面观音,色相具足”,同时锋芒内敛,以圆势为勾连,显示出深厚的练达艺术表现技巧和功底,代表作品为书写于嘉靖三十五年的《赤壁赋》。
这番话有拍马屁的嫌疑,邱徳扒的书法距离文征明还很有一段距离,但两者确实有些共通之处,不着痕迹,听得邱徳扒老怀大慰,摸着下巴,面色得意。
“再说说笔力。”
“单就这幅字,可谓是行云流水,纵横挥洒,一气呵成。”
“字与字之间,洞达跳宕、刚柔相济。落笔藏锋处微露锋芒,露锋处亦显含蓄,垂露收笔处戛然而止,似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