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努书坊

繁体版 简体版
努努书坊 > 相宝 > 第445章 印度细密

第445章 印度细密(3 / 5)

上的装饰图案。画于羊皮纸、纸或书籍封面的象牙板或木板上。题材多为人物肖像、图案或风景,也有风俗故事,多采用矿物质颜料,甚至以珍珠、蓝宝石磨粉作颜料。

这是度娘上的解释。

其实细密画在十五到十六世纪,中东及印度已经发展出大型彩料绘画,体系十分完整,艺术水平很高。在创作手法上,它既运用了中国工笔绘画的线条勾勒,同时也运用西方油画的“堆彩”工艺,因此,细密画非常有特色——比东方工笔画更立体,比西方油画更规范。

当然,这只是作品特色上的比较,并非艺术价值的考量。不要因为这句话就认为细密画要比这两者都胜出,那就呵呵了。

细密画是为少数人服务的艺术,本质上是贵族艺术,并没有在民间普遍流传。

在中世纪的欧洲上流社会,和波斯伊斯兰教哈里发宫廷中,细密画被视为珍品而互相赠送、收藏和玩赏,细密画的画师多数为宫廷画师。

这是一组四幅拉贾斯坦细密画——印度细密画大体上可分为:早期的耆那教细密画、莫卧儿细密画,以及拉贾斯坦细密画等几大类风格。

拉贾斯坦细密画就是流行于拉贾斯坦邦的细密画绘画流派。

它在题材上与莫卧儿细密画有着明显的不同:莫卧儿细密画的主角是皇帝、皇族以及王朝大事、重大历史时刻等,其画派风格传统庄重,场面宏大,气势非凡。而拉贾斯坦风格的细密画却是以史诗、神话故事为题材,其画面风格热情明快、色彩艳丽,充满激情。

这些画作是印度教中常见的《克里希纳与茹阿达》,是以史诗《薄伽梵往世书》中的神话故事为主题,讲述的是印度教神祗毗湿奴的化身牧神黑天克里希纳,与牧女茹阿达的爱情传说故事。

四幅细密画,分别是《相识》《出游》《共舞》《婚礼》,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

卢灿对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