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想要在这一带烧祖传琉璃窑,结果发现土质不行,不得不改行少砖窑。
当时这里有不少砖窑,竞争很激烈。潘兴业有着南方人的那种聪明劲,他想出三条妙招,将竞争对手全打趴下。
首先,他提高质量,把自家的青砖、红砖烧得杠杠的。
这还不够,他有利用购买者喜欢占小/便宜的心理,将原本一小丁二百块砖料码成二百一十块,将原本一大丁八百块的砖料,码成八百五十块,与其它砖厂同样的价格出售。当时京城建筑的那些泥水匠,悄无声息的就白赚得主家这几十块砖料钱,一个个都往他这里跑。
不仅于此,潘兴业还提出十里内免费送货。
不到五年时间,潘兴业将附近几家砖窑厂全部挤垮兼并,成为唯一的潘家大窑,这一地带,就改名为潘家窑。
烧了两百年,这一带窑土都挖空了,潘家只得迁往房山,也就是现在的潘家村。
“潘家窑有鬼市?”卢灿不得不再问一遍。
“嗨!这些年就没断过!”
没断过?这与卢灿所听闻的,有所区别。
张泽宗虽然不算老手,但耳濡目染,对古董行很熟悉,听他这么一解释,卢灿连连摇摇头,自己真是……自以为在京城住了十年就读懂这座城市,现在看来,翻出一位老京城,都比自己强。
京城最出名的鬼市,并不是潘家窑,而是崇文门外的的“东晓市”,咸丰道光年间就已经存在。民/国时期,宣武门外的“鬼市”以及德胜门外的“晓市”非常盛行,潘家窑的鬼市才开始冒头。这些年,内陆对这些一律取缔,潘家窑因为“远离”市区,才取得“第一鬼市”的名头。
生活窘迫,“鬼市”有生存基础,所以,尽管一再禁止,潘家窑的鬼市,依旧灯火摇曳从未断绝,最近两年,更有兴盛的趋势。
“宗哥,改天带我去鬼市趟趟?”卢灿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