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盆,一面铜镜,还有一件珍贵的铜鉴(类似于锅状的盛冰器)
金器中最后一类,数目最多,也就是金银铜币。
福老存留了不少币种,其中最珍贵的有四种。
以卢灿的眼光,首推四枚“西王赏功”金币。南明王朝后期军队的将领,基本来自张献忠的大顺王朝,譬如孙可望、李定国、艾能奇等。这支部队的将领,拥有大顺朝“西王赏功”金银币,太正常不过。因此这种金币,流落到缅北,也很正常。
其次是一枚嘉庆通宝背天下太平金钱。
这是一枚宫钱(宫中用于赏赐的钱币),正背瘦金体浮刻,保存完好,非常漂亮。估计是哪位南逃缅甸的贵族,祖上曾经获得皇帝赏赐。
福老与卢灿争执良久,他认为这枚金钱,最贵重。
呵呵,如果单论品相和造型,这枚金钱要远远超过西王赏功金币,但世事就是这样无常,在后世,西王赏功金币的拍卖价,能甩下嘉庆通宝金钱十倍。
第三是四枚“永历通宝”大金钱,南明桂王政权的铸币。
《三藩纪事本末》对此有较为明确的记载:“永明王神宗孙,避于梧州,于丙戌改元‘永历’,其钱有大小4种。
这四枚永历通宝大金钱,刚好构成一套,品相完好。
这套金大钱,还开一派之风——滇派制钱,特点是厚底、拙工、量足、内外廓宽厚。
永历通宝虽然做工要差点,但它用料足,因此很受西南商家欢迎,以至于这类铜钱,一直到咸丰、同治朝,南方都还有商家在用。
第四是吴三桂所铸造的“昭武通宝”大金钱。
吴三桂在衡阳称帝,国号大周,改元昭武,为维持人心,铸“昭武通宝”。
昭武通宝在铸造之初,有金银铜三种,仿明铜钱制。此钱书体优美,正面为隶书和篆体两种模式,制作精良,又因为吴三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