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笔下的女子。
选了浮世绘,林逸这才收敛心神,把心思放在了这库房内的旧书上面。相比那些电影海报和浮世绘的华丽,库房内的旧书就显得很“低调”了。
林逸仔细翻看,屋里除了与中国有关的文史研究书籍外,最吸引人眼球的就是靠墙的几整架线装古籍,唐本与和刻本各占一半。由于是开架之书,他可以任意取下翻看不受打扰,令人感到非常自在,这种状态在国内几乎是不可能的。
不过当林逸细细检视架上图书时,还是不免有小小的失望,多半是晚清刻本,且多数刻印并不精良。书的价格却又颇高,晚清书局刻本动辄十多万日元。
林逸印象较深的有钱泰吉的《曝书杂记》三卷,为同治戊辰精刻本,卷首有钱氏小像,画风清雅可喜,其余大多自郐而下。书架上的图书除了李、杜诗外,多半是清人经学、小学着作,软体写刻的精美别集非常少见,日本人对于干嘉传统的执念可见一斑。
林逸一直以来认为在这个时代如果仅仅以一种文人的情怀为目的收藏古书,其刻印的精美所带来的艺术性应该是首要条件,而实用性反而在其次。如果从实用角度来说,现代出版物在使用上更具有优势,纯粹研读经学没有必要花费重资购买古书。所以经学、小学类的古书对于我的吸引力远不如赏心悦目的别集。
林逸动作迅速,很快就挑了两种书看。其中一本是善耆的《忠肃亲王遗集》,民国戊辰刻本,由日人小平总治手书上版,字体非常漂亮。但一卷本的书显得异常单薄。
林逸询问那伊藤先生,这书要多钱,没想到伊藤先生索价并不低,说这是日本国内名家刻印的,比较有收藏价值,在日本国内也比较受欢迎,最少也要三万多日元,换算成人民币差不多1800元。
林逸这才知道,原来这库房里面的书如此珍贵,个怪不得伊藤先生不摆在他的旧书店招揽中国游客,想必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