些大木箱子,林逸心说再看看其他地方的,于是就没有付钱,再去找台子上的旧书,那里多的是整套头的书,像《创造月刊》合订本,第一卷的《东方杂志》全年,《俄国戏曲集》等等,品相都很不错。于是林逸就又挑了几本,分别是标价30元的上海古籍出版社,87年版的《中国古典小说选》;标价50元的,人民出版社84年版《古本平话小说集》;还有59年上海文艺初版,华三川,程十发等名家精美彩色插图《上海大跃进的一日》精装本,这本店家标价200元,林逸感觉有些偏高,按照网络价格来说,100元左右就足够了。
不过林逸淘旧书这么久,有个道理却是懂的,那就是不管在哪里,旧书的定价都是靠不住的,他“漫天开价”,你一定要“就地还钱”,慢慢的和他们“推敲”。
所以林逸并不着急着立马就去讲价付款,而是继续找书,因为书越多,讲价的时候就主动权就越多。尤其一句“你看我都买这么多书了,便宜点”很有杀伤力。
……
在旧书店里,徒徒的在翻书上用工夫,是不够的,因为他们的书不一定放在外面。你要问:“老板,你们某一种书有吗?”或者说,“老板,我想买哪一种书”,掌柜的是记得自己书的,如果有,他会去寻出来给你看。要是没有,你也可以委托他寻访,留个通信处给他。
不过,这里所说的是指的新书,要是好的版本,甚至于少见的线装书,那就不管用了。因为这些书只有那些他们认识的大主顾才会有幸见到,一般人掌柜是不拿出来的。原因很简单,这种书太珍贵了,随便翻动就可能损坏,何况价格一向很高,能够出得起价钱的人也少。
林逸当然知道其中奥妙,所以心中虽然挂记着那些珍本书,却知道不能随便开口,必须要找到一个很好的借口---
很快,林逸就有点子了。
当他翻看到一本现代印刷的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