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的,和我小时候印象中的不一样。老汉我记得清楚,小时候我就爱往这里跑,50年代,看江湖艺人的舞枪弄棒,看魔术师的五彩戏法、听大鼓书、相声,看皮影戏,甚至还有蔡少武飞车走壁表演。
60年代,爱逛夫子庙书市,淘一点廉价的书。我记得清楚,自己使用的第一部字典就是在夫子庙旧书摊上淘来的,1角2分钱!
70年代是夫子庙最萧条的时期,很多群众喜闻乐见的东西消失了,那时夫子庙核心地段也是冷冷清清的。最后改成了永安商场和菜市场,搞得整个地方不伦不类。
80年代是夫子庙复兴的开始,从1984年开始,有关部门把改造夫子庙提到日程。首先,解决近半个世纪‘夫子庙无庙’的大问题。外地游客来夫子庙游览常常是一脸茫然,既不见夫子,又不见庙了,竟然是一个熙熙攘攘的大市场。说起来,就连老汉我这老南京也不知道孔庙的具体位置。1937年南京沦陷前的日机轰炸,沦陷后日军报复性放火焚烧,让夫子庙一带化为灰烬。日本人对夫子庙的刻骨仇恨,也许是因为国民政府在这里刚刚举办过‘战利品展览会’,那是让‘皇军’很丢脸的事,于是就一把火给烧了。
从1984年以后的10多年,政府投资20多亿元,复建古建筑群30多万平方米。清一色‘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徽派建筑让夫子庙焕然一新、蔚为壮观,甚至店面的幌子都飘荡着古风。这与老汉已经模糊的、虚妄的意境相去甚远。不过对于我们这些摆地摊的来说却是个好地段,你别看我这地摊生意小,卖的杂,一天到晚可不少挣钱,我的两个儿子从上学到结婚,都是我摆地摊供出来的……”
听老汉说得这么仔细,林逸不禁莞尔,就道:“可我见摆摊的人不多呀,逛了大半天,才见你这一个摊子。”
老汉就笑了,“这你就是外行了,我们这些摆摊的,不像其他地方,大中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