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剔,所以才会感觉“无书可淘”。
这时候,林逸只得翻看别人淘剩下的那些旧书,一本人民出版社的《聊斋志异选》,貌似自己已经有好几本了;《三百六十行祖师爷传说》,作为消遣可以读一读,没啥收藏价值;《寂寞读书人》,乍一看名字以为很文艺,粗略一读,稍微失望,私人杂谈,营养不高。
就在林逸心灰意冷的时候,他的眼神触到了一本厚厚的书,黄色封面,看起来很是古朴厚重,拿起来一看却是1987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影印殿本《春秋三传》。
林逸为何这么高兴,因为加上这本书的话,他家中藏书俨然收齐了这一套“四书五经”!
这一套“四书五经”是上海古籍出版社根据世界书局本(据武英殿本影印)影印出版的,共九种七册,分别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诗经》、《书经》、《礼记》、《周易》、《春秋三传》。淘到其它书并没有付出太大的代价,除了《诗经》和《周易》分别花费25和20元外,其余几种没有超过15元的,有的甚至不到10元。
所谓的“殿本”是清代武英殿官刻本的简称,因刻印书籍的机构设在武英殿而得名。
好书如美女,而殿本堪称美女中的极品,唯一的缺憾应该是“整容”之弊---有些古书上的文字被别有用心地改掉,清代文禁之严是历史上有名的。然而,我们却不能因此否定其“美女”的本质,因为这与那些因先天的丑陋而整容是截然不同的---殿本所用的底本本就是玲珑剔透的“美女”,刻工们只是略施刀斧,把她们打磨成稍稍不同的“美女”,清奇的骨骼是没有变的。武英殿所刻图书独具风格,集中反映了当时学术研究的成果和水平;刻书质量高,开精写、精校、精刊之风;书品宽大,墨色光泽尽善尽美。然而,在中华民族保守苦难的时候,武英殿也没能逃脱它的厄运---1901年,殿内版籍因两次失火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