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努书坊

繁体版 简体版
努努书坊 > 唐朝好地主 > 第283章 座师(第六更,求订阅!)

第283章 座师(第六更,求订阅!)(4 / 5)

科举里还特别加了一科,道举试。道举试不是考道路工程的,考的是道家思想,考老子庄子文子列子等,是为了扶持道教的。

还有医举试,专门为医学人才准备的。

零零总总,一共五十多科。

这里面,最重要的当属四科,秀才、俊士、进士、明经。秀才和俊士都是那种千里挑一型的,因此每年都只录取一两个。

进士和明经,算是后世科举中的两个雏形吧,一个专考经,一个主考诗赋策问。其是进士科是百录一,明经是十录一。

而考明经的又多以士族子弟为主,因为他们家里书多,打小有机会学习,家里也有人传授讲经。普通寒门子弟没这机会,学经一般也学不全,因此他们考进士科,做诗词歌赋,做时务策问。

但因为进士录取少,因此往往又称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五十岁考上进士,还说年轻有为。三十岁考上明经,都称太老了。

这也是一种对士族的倾斜。

张超有时也不得不说,唐朝的政策还挺倾斜性的。

那些勋戚官僚子弟,一般都是不用参加科举的,他们可以门荫入仕,入仕的起点高,还容易。

地主士族子弟要入仕,一般就要难些,多数是直接有名被征辟,或者参加科举,考明经是个量身定制似的出仕路途。

只有那些普通的寒门子弟,想当官最难。

哪怕参加科举,都完全不点优势。他们没有良好的家学,对经义的研究大不如士族子弟,因此多只能参加进士科,可进士科的录取比例却是百比一,只有明经科的十分之一。

最最要命的还有一点,唐朝的科举考试是不糊名的,甚至是不完全看成绩的。

除了考试成绩,考官还得看考生的出身和名气。

因此士族子弟又占了许多优势。

考生们得到保举,来京参加考试,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