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海心里的算法,与柳耀忠、周东屹二人却有所不同。东耀厂有许多他所需要的东西,对他而言,远比30万元资金要贵重得多。
首先一点,就是东耀厂现有的这套实验和生产体系,包括内部的管理制度。要重建一套这样的体系,也许花钱不多,但花费的心思可不会少。东耀厂原来是科研为生产服务,现在颠倒过来,让生产为科研服务,以实验室为中心,把原来的生产车间变成实验室的附属测试车间,就可以实现一个华丽的转型,把一家生产厂变成一家技术服务公司。
柳耀忠和周东屹对东耀厂的资产估价很低,那是因为他们没有把厂子所占的土地价值计算在内。秦海明白,再过几年,想在浦江市郊租到一片这样大的厂区,没有300万也下不来。如果再过十几二十年,说不定这块地就要价值3000万,甚至3亿了。
秦海看中的其次因素,则是柳耀忠和周东屹这两个人才。周东屹的技术是足够过硬的,只要加上秦海的金手指,周东屹完全能够胜任许多新材料的研发,是一个难得的实验室负责人。至于柳耀忠,做了这么多年企业,经营经验还是比较丰富的,可以担当起公司法人这样一个角色。
秦海打算办一家科技服务公司,但他不可能亲自去从事公司的管理,一来是他没有这么多时间,二来则是因为他还在国产化办工作。自己的身份也不适合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有了柳耀忠在前面撑着,他就可以轻松自如地当个幕后老板了。
柳耀忠和周东屹也许并不是最优秀的人才。但以秦海现在的地位,能够笼络到这样两个人与自己合作,已经非常不错了。再说,天底下也没有天生就能够成为商业巨擘的人,借以时日,谁敢保证柳耀忠不会是中国的乔布斯呢?
至于说50%的股权,秦海是轻轻松松让出去的。东耀厂毕竟是柳、周二人花了五年心血建起来的,他如果想以10%或者更少的股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