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你对这一点应当有思想准备吧?”
宁中英道:“我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如果没有一定的把握,我是不敢随便接下这个业务的。”
“这么说,你们对于有关的技术问题,已经胸有成竹了?”柴培德追问道。
冷玉明与宁中英对了一下眼神,然后答道:“柴市长,技术上的事情,谁也不敢说是万无一失。但我们厂对于这些配件的核心技术问题进行过分析,认为经过一些努力都是可以攻克的,只是还需要给我们一些时间。”
“时间按国产化办公室的要求而定,我没法给你们更多的时间。”柴培德道。
宁中英道:“除了时间之外,我们还需要一些前期的研究经费。”
“这是肯定的,你们需要多少?”柴培德问道。
“初步计算,在200万左右。”宁中英答道。
“200万!”柴培德瞪圆了眼睛,“老宁,你没搞错吧?你们厂的固定资产总额也不到200万吧,你光研究经费就敢要200万?”
宁中英道:“柴市长,你不能这样想。如果我们厂把这4个亿的任务接下来,花200万作为前期的技术投入,又算什么多呢?冷科长他们匡算过了,建一个一般规模的材料实验室,差不多就需要这么多投入,这也是我今天来向柴市长求助的原因。”
柴培德不说话了,200万的资金投入,听起来的确是挺大的一个数目,但相对于4个亿的业务来说,又的确不算大。宁中英说过,这些技术问题都是浦江的那些大企业都没有解决的,青锋农机厂即便是找到了一些窍门,但必要的试验肯定是要做的,花上200万建实验室以及做实验,也是合情合理的。
“可是,我上哪给你筹200万去?”柴培德按着脑门子发愁。
宁中英小心翼翼地提示道:“能不能跟银行打个招呼,我们从银行贷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