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种菜开酒楼。这几户人家舍不得儿子,把儿子留在了家里。
如今眼见京都里酒楼大火,南边的作坊听说也是顺利开办,这几户人家就有些后悔了。
玉不琢不成器,好后生不经历风雨怎么成长为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于是,后生们回家一说,立刻得了爹娘的支持。
他们甚至等不得第二日,当晚就扛了包裹踩着夜色,赶着最后一刻钟进城投奔小刀去了。
这左一波,右一波的往外分人手,村里免不得更安静了。淘气小子们,平日招猫逗狗,还要被老娘拍几下屁股。如今老娘都恨不得他们整日闹出点儿动静才好呢。
好在,村里还有几个闺女在,每日都有一上午到陆家跟着韩姨母学针线,记账,偶尔也说说大户人家的规矩和阴私乱事,这倒是让单纯的猎户姑娘们很快成长起来。
陈掌柜本就是商贾出身,陈信又没少写信同老爹说京都的生意,几乎府城里的酒楼就照着京都的喜洋洋扒了下来。
不过七八日就开张了,同京都那边初始没人捧场不同。如今老熊岭的青菜,陈掌柜的脸面,可都是府城的金贵之物。
听说陈掌柜帮着陆家开了酒楼,不说别人,一众同行掌柜就先来打探虚实了。
不必说,一顿饭吃完,待得出了酒楼的门口,众人互相对视一眼,都是摇头叹气。
这个冬日,怕是他们各家的生意要大打折扣了。
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啊。
论聪明,他们不如陆家人,论吃食也没人家新奇美味,不甘心也得退让啊。
好在,有新菜品加持,生意再差也比以前要好一些,最重要的是,火锅这吃食也是季节性生意,冬日红火,到了春日就要一落千丈了。毕竟没人在大夏日里,喜欢汗流浃背的守着炭盆吃饭。
这么一想,众人也就心理平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