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平原这地方有什么好的。
杨思道,“提及栖川平原,谢校尉最先想起什么?”
谢则原先是嬛佞人士,算是半个北方人,对于偏南地界的情况自然不了解。
不过,单单说栖川平原的话——
“栖川屠羌?”
“正是。”韩彧道,“杨靖容是给自己挖了个坑,不知不觉跳进去了。”
“此话从何讲起?”
韩彧回答,“栖川屠羌,讲的是大夏朝建立前,皇甫丞相在栖川平原,借用黑油与火,葬送羌巫族五十万藤甲兵的往事。这事儿,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谢校尉可知当年大战详情?”
谢则对“栖川屠羌”的认知仅限于史书。
“难不成还有其他内情?”
“算不上内情,不过是比较详细罢了。”韩彧道,“史书记载没有错,但过于简略。羌巫族是北疆的老祖宗,马上功夫一流,纵马驰骋,来去如风,几无敌手。他们的优势在于速度。皇甫丞相数次佯装不敌,牺牲了两万将士的性命让引得羌巫族得意忘形、失了稳重,这才将他们引入栖川平原,这只是连环计中的一计。若是我军消息传递不如羌巫族骑兵,羌巫族骑兵反应过来,必能集结突围。为了避免这点,丞相提前一步在栖川平原修建了隐秘的烽火台。”
“后来天下大定,这些烽火台拆的拆,废弃的废弃。”韩彧冷笑着道,“两年前,杨靖容代表他的主公柳羲与主公结盟。为了大局,主公与令文公联手攻抗当时的沪郡郡守巫马觞。那时候也打到了栖川平原,杨靖容提及烽火台,重启废弃的烽火台,用于两地信息传递——”
谢则微微睁圆眸子,隐隐猜出韩彧想做什么。
他们追不上杨思大军,但夜色之中烽火台传递速度可比骑马快多了。点燃烽火台,提前一步集结栖川平原境内的驻兵,或围堵或偷袭,哪怕不能歼灭杨思等人,也能让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