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已经过去了三十余年,所获得的成就无疑是巨大的。无数人富了起来,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根据官方的统计报告,依然有无数的贫困村分布在华夏各地。
甚至很多贫困山区到现在还没能通路,位于大别山内的王家村便是这样的一座贫困村。别说没有通路,在王家村生活的人们甚至连电都没有。没办法,这里四面都是贫瘠的山脉,又没有太多可供开发的旅游资源,不过话又说回来,即便这里有旅游开发价值,投资商也绝对会被巨额的先期投资费用给吓跑。
年轻一辈的人们基本上都已经外出打工,村里留守的大多都是老一辈人们,他们舍不得生活了一辈子的故土,便也只能靠着自己的几亩地,延续人生。
整个村子的人们基本上都聚集在山下低洼的平地上,唯独在靠南边的半山腰上,有一栋独屋,而此时在破旧的小屋前,一个看上去大概十六、七岁的清秀少年,半裸着上身,嘴里一边嘟囔着数着数儿,手上则稳定的挥舞着一把斧头,砍着柴伙。
已经入夏,蒙蒙亮的天色里,少年嘴里嘟囔着的数数声显得格外清脆。
“一,二,三,四!”
“二,二,三,四!”
……
伴随口中的号子,一根根已经分好的粗柴被整齐砍成了八段,随后少年擦了一把额头上的汗珠,将砍好的柴火收拢整齐的码在破屋旁早已经垒了一摞的柴火堆上。
飞快的速度,利落的手法,无不表明这个年纪不大的少年早已经对这毫无意思的粗重活计干得熟透了。尤其是扬起斧头时显露出的那粗壮的肱二头肌,还有腹部那一抖一抖的六块小肌肉,更让正在劈柴的少年显得颇有美感。
大家可不要嫉妒这一身看起来便舒服的腱子肉,任何收获都是不间断的付出才能换来的。实际上无论是谁,如果从七岁起便开始上山劈柴,而且这一劈就是十来年,除非狂风大雨,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