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不好开历史的倒车,所以一直没有找到解决办法。
现在虞世基提出的方略,倒是让他眼前一亮:这相当于是恢复了汉制十三州的大行政区雏形计划,但是又要删除大行政区行政长官的某些权力,比如民政财政。防止形成自成体系的藩镇割据。若是可以换一个名字,不再用“州”的话,相信杨广内心也会好接受一点,毕竟不是开历史的倒车。
“那么,以虞卿以为,当以何名此官制”
“臣只是妄自揣测,怎敢随意定名”
“只是让你建议”
“臣以为断然不可再用州之古名,当体现本朝气象,不如用道,区划则以江河古州域为雏形草界;道之长官只管军权平贼监察地方。不可直掌民政财政,主官不如称经略使,若非贼情严重及边疆之道。平时可称观察使,比照经略使更削其军权,仅如巡查诸道御史一般。”
杨广咂摸着虞世基的建议,问道:“道经略使观察使实话说吧,这是谁为你想出来的”
虞世基见瞒不过,一咬牙跪下奏对:“启禀陛下,是萧史令去职前,苦思朝廷弊政,然无机缘向陛下上奏。离任时将其数年所思审录赠与臣,让臣觑便而谏。臣不敢贪功,然亦望陛下勿因人废事。”
“原来是瑀弟所想哼。你当朕是那等人么。在列数人,何人不是朕之腹心,难道瑀弟的事情你们还不了解么虽然他如今不在朝中,可是他的良言,朕还是会慎行的。”
历史上,经略使这个官职名字和“道”这个行政区划,还要再过十五年,才会在贞观初年出现,出现的目的,自然也是解决郡级别官僚在战时体制下调度资源能力不足的弊端。这么穿越的政体官制提前出现了,当然不可能是出于萧瑀的本意,自然是萧瑀被撤职之前,萧铣数次与八叔长谈国之弊政后提到的,被萧瑀整理了下来。
杨广整理清了思路,说道:“依朕所见,观察使这个职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