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进攻,从而使战争的进程大大加快,仅用半年多时间即突破了日军的内防圈。
1983年举世震惊的美军入侵格林纳达战争就是一场典型的“蛙跳”伞降作战。
美军指挥官摒弃抢滩上陆的传统战法,直接依靠空降兵越过格军的防御阵地抢占机场。空降兵在150米超低空跳伞,船不泊岸,兵不湿靴,在短短4天内即解除了格军的武装。
在海军和空军都具备了“蛙跳”的能力之后,美军把“蛙跳”战术在联合作战的背景下进一步发展,提出了“非线性作战”理论。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蛙跳”战术历史使命的终结。可以预见,在信息化战争中,曾经作为打破线性作战模式“尖兵”的“蛙跳”战术仍将以其突破惯性思维的创新火花启迪人类的军事智慧。
蛙跳作战是越南战场上美军典型的战术之一,美军靠空中运输将部队迅速从一地转移到目标位置。对于进攻作战,该位置一般位于敌人后方或是友军未控制的战略要地。
孤立深入的部队由于可携带重武器且会得到足够的空中支援,在理想情况下仍然是进可攻退可守的状态。
越南战场上,美军第一次蛙跳距离大约40-50km。
随着战术的娴熟,101突击师曾经携带反坦克炮、反坦克导弹等重武器连续4次蛙跳深入800公里。
对于美军机械化优势和空军优势的特点,蛙跳作战可以有效避免陆军士兵在雨林中穿行所面临的体力损耗、敌人偷袭伏击等问题,是丛林作战的理想战术。
苏秦把这些想法和理念一一进行了阐述。
听了苏秦的话,在场的人都一愣一愣的。
这个世界并没有所谓的蛙跳战术,现在也还没有发展出空中突击的概念,是以大家都有一种眼前一亮、恍然大悟的感觉。
苏秦见大家都若有所思,笑了笑道:“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