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努书坊

繁体版 简体版
努努书坊 > 古代农家日常 > 第七百七十六章 杂交水稻的产量

第七百七十六章 杂交水稻的产量(3 / 4)

个个箩筐被放上称再放下挑走;另一边,收割、脱粒、装筐同时进行,一个个装满稻谷的箩筐被送来,大家都紧张忙碌,却井然有序,不到半个时辰,这一亩田地的稻谷就收割完毕称重好了。

空箩筐的重量称出来后,吴尚书用手帕抹了一把汗,道:“好了,算一算看亩产有多少。”

两个胥吏顿时“噼噼啪啪”把算盘打得飞快,计算完毕后又重新算了一遍。确认无误后两者相加,最后报出一个数据:“六石三十九斤。”

大家一听,震惊之余,都笑得合不拢嘴。

湿稻谷晒干后会失去重量的五分之一,也就是说,这亩田地干稻谷的亩产量能达到五石有余。

吴尚书对杜锦宁赞道:“杜大人,了不起啊。这还是下田呢,要是上田,不得比这里多出一石有余。”

杜锦宁点点头:“应该差不多。”

当初袁隆平是慢慢摸索,从最初的杂交水稻研究到超级杂交水稻,有一个过程。而她把理论直接拿来用,直接奔超级杂交水稻去的。这产量也在她的预料之中。如果化肥农药能跟上,产量会更高。

这块田,是去年种玉米的旱地经水利改良而成的,能有这样的产量,她已经很满意了。

金公公与吴尚书去年来过,还亲自到这里来掰过玉米,倒也记得这块田。看到杜锦宁做的水利工程,把旱地改良成了水田,而且还获得了这样的高产,两人心里也是相当震撼。

“说起来,去年咱家带回去的玉米,皇上、太后娘娘和长公主殿下都特别喜欢。”金公公道。

杜锦宁笑道:“皇上的赏赐我也收到了,多谢金公公的美言。”

去年赵晤吃着玉米感觉味道好,又知道这东西容易种,今年已经叫人在御田里种了玉米,所以今年不需要金公公再在她这里带玉米回去了。

赵晤不光让人在御田里种,听到杜锦宁及齐伯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