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队伍,疲于应对,等到入冬之后,高句丽大军粮食消耗加剧,便是他们败亡的时刻。”
李世民是战略家,即便是面对敌军百万之众,他也有很强的信心,待他说完,李靖便又再补充道,“咱们看的到这一点,渊盖苏文定然也看的到这一点,所以,现在他一定想趁着拥有人多优势,快速解决战斗,莱州方向,咱们的水军强于高句丽多矣,他们出战也是枉然,上路军开原城一线,以及中路军辽东一线,必定会是他们的主攻方向,中路军有近十万新式装备的大军,应对高句丽联军的进攻,当无问题。
上路军,是全骑兵配置,防守战打起来只怕不好打,咱们不在能善阳耽搁了,应该快速启程,支援上路军,咱们人少,但装备精良,只要在他们的防御重镇占据主攻的优势,便不需担心他们会分线反攻,收复失地,只要撑到寒冬时节,陛下所说的大胜,便可期矣。”
现在已经是六月下旬,大军抵达开原的时候,其实已经七月中旬,东北地区,阳历的十月中下旬就开始下雪,也就是说,唐军只需要稳住最开始的两个来月,后面的仗就好打了,因为高句丽大军,可没有唐军的夹棉皮袄那么高端的防寒装备,更加没有唐军充足的精粮,肉食以及各种罐头食品作为补给,到时候,他们的战力一定会大打折扣,说不定,会主动退缩阵线。
关键是,他们就算退,也会出现粮食紧张的局面,因为,他们的粮食只会越吃越少,唐军也不会在明年开春的时候,让他们安心去田地里种粮食的。
在这个时期,打仗,打的是经济,打的是后勤补给,这是毋庸置疑的,孙享福耗费那么大的功夫,将大唐的经济实力提升上去,就是为了让大唐在面对这种问题的时候,能占据主动,如果不是王浩过早的推动了高句丽的战争,只要再等两三年,大唐的经济实力再上一个台阶,高句丽面对大唐的时候,就基本没有什么还手的机会了。
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