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差不多有一个月了,倒是没有什么大的问题反馈回来。
商部这边,杜正伦正要开口,却被告知皇城门已经打开,他只好与孙享福相约,散朝之后再择机相谈。
入了太极殿,韦挺和李公淹两人很自觉的到了孙享福身后,趁着皇帝没来,小声的跟孙享福说了几句关于春耕的筹备情况,大致都在预期之,孙享福也放心了,等李世民龙行虎步的走进了大殿,特意朝孙享福的位置看了一眼,才坐定,接受百官参拜。
然之后,孙享福第一时间出了朝班,他可是外派的钦差,回朝之后,自然是奏事的第一序列,其实,昨天晚他应该先到皇宫报告再回家的,这事要是搁以前,有御史要弹劾他了,不过现在,大家都能理解,况且,人家是赶去送使团了,半夜才回家,情有可原。
“陛下,臣奉旨巡察山南道,诸事皆已妥善处理,今回朝交旨。”
李世民点头道,“嗯,你前番之奏报,朕已交于诸卿传阅,然对于后续的处理,诸卿意见不一,你且说说自己的看法,朕用作参考。”
“臣遵旨。”
组织了一下语言,孙享福又道,“陛下,荆襄之地,之所以出现匪患横行的局面,原因有二。
其一,是当地湖区纵横,水患频发,各地的老百姓,无力抵抗灾难。
其二,是老百姓在受灾之后,求告无门,别无选择,只能落草。”
李世民闻言故作不知,问道,“求告无门?这又是为何?”
其实,那些百姓为什么去做水匪,地方豪强是如何坑害的他们,孙享福在给李世民的密奏里,写的清清楚楚,李世民,也绝对相信那是实际情况,然而,他现在并没有打算大刀阔斧的对付这些地方豪强,所以,明面,孙享福并不会拿出来讲。
而他所说的这两点,只是想在朝廷的方面,为其它地区活不下去的百姓们,开辟出一条能够在关键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