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当时的记载,带回来的东西都要比我大明境内的便宜许多。”
徐阶博闻强记,曹大章在翰林院也是精通典籍,他们仔细一想,唐毅说得没错,只是受传统观念支配,一想到海上就一个头两个大,才会觉得花费高得不得了。
“距离三宝太监已经百多年,航海技术飞速发展,下南洋的船只一百艘未必损失一艘,要我说,运到大明,价格更低才是正常的。”
听到唐毅的话,徐阶眼前一亮。他早就觉得工部的账单有问题,只是还不敢确定,听唐毅一说,徐阁老越发笃定。
“行之,你说从南洋运木材,会不会有别的花费,比如建造船只,比如开山修路,如果把这些银子都加起来,平摊到每一棵梁柱上面,是否价格会增加?”
唐毅呵呵一笑,“阁老,这种说法看似说得通,可是要我说,还是欺人之谈。”
“为何?”
“因为根本不用造船,也不用开山修路。”
曹大章大惑不解,惊问道:“行之,没有船怎么运木材啊?”
“一呈兄,你不会纺织,可是也没有光屁股啊!”
曹大章尴尬咳嗽了两声,“不要开玩笑,衣服能买,船只也能买?”
“当然能,不只能买,还能租。”唐毅压低了声音,说道:“阁老,据我所知,倭寇虽然在东南海面肆虐,但是海上走私并没有停止,相反有些西洋商人和倭寇首领沆瀣一气。他们不光是用银子买大明的丝绸、瓷器,也把海外的稀罕物运到大明。比如香料,比如珠宝,还有木材!如果现造船只,不但耗费时间,而且还会被袭击,只有那些和倭寇联系密切的船只才能顺利往来。”
徐阶这下子可惊呆了,在他老先生的印象里,东南海上到处都是倭寇,双方泾渭分明,壁垒森严,一面是疯狂抢掠,一面是奋勇保护家园,势同水火,斗得你死我活。
可是听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