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喊着杀,我喊着打,看谁追得紧,看谁跑得快,场面当然很火爆。
不过,如若单论奔跑的速度,李鸿章以及他所率的巨炮舰算得上最吃亏,巨炮舰的体积较大,吨位也超过一般的驱护舰,这就导致它的航行速度与其它舰只比起来要稍慢一些。
而稍慢也就带来了问题。
英舰更加容易与巨炮舰拉近距离。
在刚刚开始的时候,也许只有少量的炮弹可以命中在巨炮舰的范围之内,从而给巨炮舰带来杀伤,但是,随着双方之间距离的拉近,越来越多的炮弹落在巨炮舰的周围,从而对巨炮舰形成了很大的威胁。
而这带来的直接后果是,巨炮舰所受的损伤是越来越严重。
而照此下去,李鸿章与他所率的巨炮舰就危险了。
当然,英舰在追击巨炮舰并给巨炮舰带损伤的同时,自己也出现了很大的损伤,而这些损伤则是由于身后骆秉章所率的无敌舰队的主力对其的进攻所造成的。
一环扣一环,全都在局中。
其实,在这三方之中,真正最急的要算是骆秉章。
正所谓旁观者清,他在最后,将局势看得最明白,他能看出现在的情况对李鸿章来说,那是多么的危险,所以,他急,比谁都要急。
可是,有些事急不来,他能做的就是不住地催促无敌舰队向前,向前,再向前,一定要赶在英舰击杀李鸿章等人之前成功地将英舰的火力重新吸引到主力舰队的身上来。
不过。经过一番较量,骆秉章终于发现,他们所做的这一切都是白搭,英国是吃了秤跎,铁了心。一定要与李鸿章纠缠到底。
这英国人是真生气了,宁可冒着自身受到损伤的危险,也要将李鸿章等人击杀。
当然,这也许只是一个方面。
与此同时,英国人可能也有其它方面的考虑,比如。他们也许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