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满足.而从道义上来说,两军交战,说什么也要先礼后宾,而且,他真心地希望可以将曾国藩争取过来,但只是没想到这曾国藩竟然如此的冥玩不灵,三言两语不对头,就跟自己飚上了.
所以,黄旭打算改变策略,正所谓,擒贼先擒王,先将这曾国藩拿下,看看合肥城的清军能怎样,说不定,他还可以籍此要挟合肥城的清军,从而兵不血刃地夺取合肥城,逼迫曾国藩就范.
曾国藩被擒,虽说是黄旭临时做出的决定,但也是势所必然.黄旭并非墨守成规之人,特别是在与清军作战这事上,黄旭没那么多的计较与坚持,他唯一的信念就是尽快打败清军,结束清王朝的统治,推动中华一统,从而为下一步计划早做准备,因此,那些所谓的什么两军交战,不斩来使,什么光明正大的一决雌雄等等,在黄旭看来,都是些狗屁.
正所谓,兵者,诡道也,能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利益,耍些手段,用些计谋,那又算得了什么.成大者不拘小节,到最后,还得以成败论英雄呢.
所以,曾国藩自然而然地没能逃出黄旭的手掌心,成了黄旭的阶下之囚,不,准确点说,应是坐上之客,就如同左宗棠几人一样,黄旭还要指望着曾国藩将来为他出大力呢,黄旭又岂会亏待他.
黄旭这么轻而易举地将曾国藩拿了,自然而然地引来太平军的一片赞叹之声,但清营之中却是一片哗然,叫骂之声此起彼伏,主帅被擒,清军之心情可想而知,而站在城楼上一直关注着曾国藩动静的李鸿章更是悲愤交加,几欲晕倒,他没想到黄旭竟然是此等人,连最基本的礼数都不顾,人家好心好意地应邀赴会,他到好,说要拿人就拿了,真是卑鄙无耻.
但是,李鸿章气愤归气愤,除此之外,他又能做什么呢,事情是明摆着的,太平军众而清军寡,他们即使据城而守,尚不知可以捱到几时,如若是贸然出战,那肯定必败无疑,所以,他也只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