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天下午,果然有一辆大货车拉了一车的胶筐驶到冯刚的家门前,一车的筐子全部下在冯刚的道场上,足足码了一大岭,远处看去颇为壮观。
对方说明天下午会过来驮货,让他尽量多下一些,最好能够把这些筐子全部下满。
冯刚初步估摸了一下,今天一共下了六百个筐子在这里,按每筐装五十斤,明天大概也就能下三千斤。
这么多人帮忙,下三万斤,数量不多不少,刚刚好。
冯刚欣然大答。
第二天一大清早,全村足足有四五十人汇聚在他的门前,一个个手里提着篓子,拿着剪子。
当即冯刚凑足五十个人,分成五组,十个人一组,由他们自己组队,按一毛二一斤的采果价给他们。
在外面,别的采果队都只有一毛一斤,冯刚给他们一毛二,也算是给了人情价。
这个方法自然有人满意,有人反对。
勤快的人满意,至于想过来偷懒的人则大皱眉头,但是毕竟满意的人占多数。
冯刚又给他们讲了采果的要求,什么样的果子能下,什么样的果子不能下等等诸多细节。
在一切安排妥当之后,一个个个过来领了筐子,便分别上山去采果了。
冯刚为了引起这些人争抢筐子,所以安排老妈站在那里分派筐子,事先给他们一组五十个筐子,等挑回来四十筐之后,再给另外分派筐子给他们。
这样公平的做法,当然也没人反对。
紫荆村里顿时热闹了起来,满山遍野里都是说笑声。
依着冯刚的安排,十个人一组的采果队,由七人采果,另外三人挑果,毕竟果子装进胶筐后,不可能就那样摆在山上,还要有人想办法弄到冯刚家门口来。
所以村子里的三轮车、独轮鸡公车、板车等等诸多能够运输的交通工具全部被他们摆上用场,争先恐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