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毫巅的卡在奇兽巨爪两根指头中间。
明明没有感情的奇兽战影仿佛被他激怒,疯狂的原地拍击起来。
沈崇的身影却只稍稍模糊,但从头到尾却纹丝不动,双脚都不曾离地便能轻松避开。
这是他的技巧达到巅峰的体现。
如今的他技近乎道。
沈崇并非无谓的装逼,而是他想站在欣欣的“观察点”上,在心中重新“审视”一下《仙山百怪图》。
在沈崇前世地球的现代美术史上,有一个永远也绕不开的名字,达芬奇。
人们总是喜欢过度解读达芬奇的艺术作品,最广为人知的切入点,便是线条的方向。
关于达芬奇的线条,民间有很多传言,尤其以聚焦效应为主。
譬如最为著名的《最后的晚餐》,关于这幅画的线条分析简直能写成一部鸿篇巨著。
那副传世名作中许多明线与暗线最终都汇聚于一点,这便是聚焦效应。
欣欣这幅画里同样也有聚焦效应,所有暗线明线的指向,所有百怪的目光,最终都汇聚到了远处那座山的半山腰处,那个缩微放大后,他本人坐在土坑里的黄金分割聚焦点。
那座山是这片群山中最高大的山峰,如珠峰之于喜马拉雅山脉。
欣欣画中他所坐的位置,则正是这座山峰从下往上,标准的0.618黄金分割比例点!
从这个视角看过去,那点所在的左右位置,也是黄金分割。
沈崇再次轻松避开奇兽一掌,抬眼从下往上看去,天上白云倒影在前方湖泊水面上,显得美轮美奂。
草丛叶子、树木的树叶与树枝、湖面波纹、山峰的边缘,他眼前所见的画面中无数事物堆叠在一起,形成了无数根线条。
将所有看似错乱,实则规律的线条整合到一起,欣欣画中那位置依然是黄金分割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