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特效的市场的确难做,原因有多方面。
华国如今虽在许多行业里引领全球,但偏偏娱乐文化产业相对落后。
音乐、电影、电视这诸多行业,华国虽然这些年发展极快,但差距依然客观存在。
陈元清的公司在国内勉强排得上号,但拿到国际上与那些成熟的特效大企业和工作室相比,根本不能看。
偏偏市场需求很强烈,这几年华国经济增速极快,娱乐文化产业投入暴涨,给外人一种钱多得没处花的感觉。
钱,谁都想赚。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盯上这块大蛋糕的自然不只国内企业。
海外巨头如工业光魔、幻影灵动等工作室如猛龙过江,疯狂抢食着国内市场。
没办法,实在拼不过,别人员工培养更成体系,流水线更加成熟,软件使用理念更加先进,经验更丰富,完全可以用同样甚至更低的价格把事情做得更快更好。
一步领先,步步领先,这就是行业龙头对后进者的压倒性优势,与沈崇在数码编曲调音领域构建的垄断霸权一个意思。
这是陈元清要面对的外忧,但并非最困难的地方,真正的难处在于国内行业的内患。
很多投资方、剧组、片商在找上陈元清时,都会签一种带点花样的阴阳合同。
片方对外宣布后期投资高达一亿或者几亿,但实际支付款项却远远没到这数字。
经过一系列让人眼花缭乱的资本运作之后,合同额里的大部分钱流往了某些说不清道不明的空洞。
陈元清实际拿到的费用往往不到合同额度的五分之一。
表面看来,他企业的营业额与市值都被拉高了,但这都是虚数,并非他真正的收入。
可消费者和正常资方却不这么看,你拿一亿或者几亿,结果就做出这点五毛特效?
没人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