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努书坊

繁体版 简体版
努努书坊 > 神眼鉴定师 > 545.第545章 灌顶

545.第545章 灌顶(1 / 5)

说到愿力,就不得不说一下业力!业力,梵文叫做kar(古译羯磨)。 kar(或karn)之字根是kar,是去做或去行的意思。所以业力之“业”原是作业或行为的意思。但是今天佛教徒心目中的“业力”,却代表一个极端复杂的多方面思想。在这多角的思想中,最根本的是说:“业力者,即控制一切自然界和道德界现象之因果律也。”此一界说看似简单,但若进一步检讨,则发觉业力思想之极端复杂性和含混性。为便于了解起见,兹从六个角度来研讨业力论之思想。业力之关系论较复杂难讲,以七个次第之大小圆周所组成,每一圆周代表某一界次之业力圈。最外圈(第一圈)为最大的一个圆周,表示最普遍、最大之群体共同业力,此处姑称之为极共业圈。第二圈之范围较第一圈为小,其普遍度亦小,亦名之为大共业圈,如是业力圈之范围逐渐缩小,以至第七圈之最极不共业圈,代表个人之自我不共业,因为就最后之自我而论,是不与任何事物相共的。现在对这七个界次之业力圈及其相互之关系,逐一加以解说。

佛学思想中最重要、最困难、最难解释,因此最易使人误解的,要算业力(kar)论了。业力思想影响了整个亚洲文明。多数之亚洲人,皆以业力论为其道德规范和宗教信仰之思想基础。业力论在整个佛教中占极重要的地位,因佛学之基石实建筑在业力思想上。业力论极难了解,极难解释,因为业力之究竟深邃无极,毕竟非人类之智慧所能尽其幽微。业力思想常为人所误解,因为有系统的分析和介绍此思想,实在异常困难,因此直到目前,我想尚无一个使人满意的业力论在任何佛学书籍中出现。

而许阳的理解就是,人活着就会产生业力,人的吃喝拉撒,人的七情,人的六欲都会产生这种业力。所以许阳认为这也是证明自己是一个活着的人,当然大能,大贤,大师!他们追求的是永生,所以他们靠着修形去放弃这些能产生业力的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