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黑日暮,黑沟台的河岸边点燃了十几堆篝火。穆巧灵站在河岸的一块空地上,正招呼十几个年幼的孩子回房睡觉。这些孩子大多才五六岁,吃饱了饭一个个精力十足,到处玩闹跑跳。
因为走水路撤离也需要两三天时间,黑沟台被选为周青峰队伍前往营口的中途休息点之一。在大规模运输还没开始的时候,这里就营建成片的简陋房屋,为运输人员提供歇脚和各种应急处理的服务。
穆巧灵才十四,水路运输开始前她接受了两天的急救培训,就作为医护人员待在黑沟台,成为整个行动中一颗看似微不足道却又发挥莫大作用的螺丝钉。
在过去的半个多月里,从浑河过来大量船队进入辽河,川流的人员和物资越来越多。开始一天通行一百多艘木筏,这个数量就让在乡村长大的穆巧灵很是咂舌,可后来每个时辰,每一刻钟都有木筏顺流而下,通行的木筏数量很快变成数百乃至上千。
据说光是为了建造这些木筏,在抚顺和沈阳就开辟了十几个码头,数千人不停工作。而在这背后又有数千人在提供饭食,运输等等服务。穆巧灵想起自己听过的几节课,徐冰曾经讲过组织学和管理学。虽然都是肤浅的皮毛,可印证当前顺畅的物流体系却着实震撼。
运输途中难免出现意外,比如木筏翻沉,比如人员急病,比如儿童走失。穆巧灵除了用自己短训学来的急救知识照顾不少病患外,就是负责带一群孩子。说起来,她自己都是个孩子。
“好了,好了,回去睡觉,都回去睡觉。”穆巧灵大声呼喊,可一堆孩子都调皮的很。他们的来历很复杂,有的是街头收容的,有的是买卖来的,还有是被解救出来的。这些孩子大多体质极差,走水路晕船不得不半路就上岸休息,交给她照顾。
在穿越者的体系内,孩子们的伙食都还不错。吃饱喝足的他们很快忘记忧愁,都显得极其快乐,完全不用为下一顿饭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