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东地方志》,周青峰翻开一看就发现这繁体文言文对自己来说犹如天书,竖排没标点,根本看不懂。
没辙,还得先找个能看懂的人做翻译。为此周青峰让身边的仆妇帮他找个教书先生来,谈好了月薪三两——这个工资在明末辽东还算凑合了。
半天后,家里的仆妇给周青峰领来个二十来岁的年轻人。这人身穿长袍,脚踩布鞋,束发着冠,虽然有些清瘦,却还算相貌端庄,是个斯文人的样子。
仆妇将年轻人领进来时还夸赞道:“这是我们街坊家的孩子,知根知底,老实本分。他识文认字,口齿伶俐,还会写书信,来给少爷当伴读正好合适。”
“我叫周青峰,这位兄台如何称呼?”周青峰上前拱拱手,小大人的模样摆的很利索了。
领来的年轻人倒是很拘束,抬手说道:“我姓王,王鲲鹏,字......,字飞羽。”
“啊,鲲鹏?好名字。你是教书先生?”
“我是......,说书先生。”
啥......,这差一个字,区别很大的嘞。
周青峰一愣,扭头看向领人来的仆妇。那位王鲲鹏当即脸色通红的低下头,讷讷说道:“我进学好些年了,本想去沈阳县学读个几年,只是县试一直考不上。家里又没钱,只能出来找个营生,正好街坊婶子说这里有个少爷找个伴读......。”
说了半天,这王鲲鹏脑袋越说越低,佝偻着身子都要比周青峰还矮了。周青峰对这人是又好气又好笑,因为连县试都考不上,那别说什么秀才了,连童生都不是,顶多算是个学童。
王鲲鹏说了一堆,最后只有一句‘要是不行就算了,我回茶馆说书去。’
周青峰一翻白眼,心想这明末有文化的读书人真是少之又少,北方的文人更是远远比不上南方。抚顺这边城简直就是文化荒漠,要找个教书先生,结果来了个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