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努书坊

繁体版 简体版
努努书坊 > 明朝谋生手册 > 668.第668章 两姓之好

668.第668章 两姓之好(2 / 6)

剪灭巨盗之功,创建书院推广心学,终究因为嘉靖中后期朝中被严嵩党羽把持,调到广西出任分守道,最终以四品衔致仕回乡。可这位却没闲着,和梅鼎祚的父亲梅守德在罗汝芳办的志学书院中讲学多年,乃是赫赫有名的鸿儒。

这兄弟俩说起公公,身为梅守德侄女,梅鼎祚堂姐的梅氏就不做声了,但心里却着实不愿意。可丈夫沈懋敬说出来的另一番话,却让她大为惊愕。

“上次徽宁道的道试,是放在徽州府考的,那时候汪金宝这个案首出来,在咱们宁国府就引起一阵哗然,不少人都打探过汪金宝其人,他那点身世早就被人挖出来了,悄悄往松明山汪氏提亲的不比徽州府本地的少。若不是汪孚林的父亲,也就是汪金宝的祖父拿话含糊不过去,就一口咬定要等汪孚林这个当父亲的决定,否则汪金宝早就已经定下了人家。我那小舅子前几日见过金宝之后考问了一番,也曾对我提过,他有择侄婿之意。”

沈懋学听到梅鼎祚竟然也动了心,他顿时笑了:“我想也是,虽则徽州府歙县距离宁国府宣城有点远,但相比有些人家联姻要横跨南北,这点距离算不上什么,而且汪孚林很好说话,若真的事情成了,有时候让他们回娘家住住,那也是很容易的。大哥若是觉得好,我对汪孚林暗示一下,他这个做父亲的总该先正式出面提一提,总不成这种事让女方开口。”

“也好,你对他挑明吧。但你记得,一定要对汪孚林说一件事。”沈懋敬突然开口,随即一字一句地说,“汪金宝毕竟还小,如今先定亲,今年乡试之前,就让汪金宝到宣城志学书院来读书。少年郎多读几年书,沉淀一下是好事。”

此话一出,沈懋学就只见梅氏脸色由阴转晴,赫然无限欢喜,他哪里不知道嫂子是高兴什么,顿时笑了起来。从前时任宁国知府的罗汝芳因为改建的泾县水西书院不够大,讲学的时候往往会人满为患,而且不在府治所在的宣城,讲学不够方便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