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为抗倭寇,浙福之间常备水军,而后倭乱一平,水军日渐裁撤,因生活无着而沦为盗者不计其数,肆虐东南,去岁甚至有圣旨敕令守臣多方抚剿以安地方。而徽州地处南直隶深处,多山少水,虽有徽商豪富,然徽民却生活艰辛,何以有群盗突入徽州求财?”
看着这半文半白的浅显文字,蔡应阳在心里判断出,写信的人应该是个读过书,却并没有功名的人,否则文字应该更严谨,字迹也应该更工整,而不是眼下这般歪歪斜斜。他定了定神,而后继续往下看。
“正因为外间有传言,道是歙县令叶钧耀仿效商人低买高卖之举,以县廨公费倒卖预备仓存粮大肆牟利,因此积下数万金,此流言据称逾月之间沸沸扬扬,以至于徽州府城及歙县县城有大量外乡人涌入,更有太湖巨盗乔装锦衣卫而赚入县衙。”
这说得倒是振振有词,回头得好好查一查。不过,看这种说辞,应该是叶钧耀的仇人编排吧?不过和他无关,他在乎的是自己当巡按御史这一年,究竟能干掉多少个贪官,这才是实绩,犯到自己手里就算你倒霉!
蔡应阳把信笺翻到第三张,却只见上头又用潦草的字迹写道:“而应天巡抚张氏闻听讯息即刻赶来,抵达徽州较之巡按尤早两日,不知是何情故?”
看到这里,蔡应阳霍然起身,忍不住眉头倒竖。是啊,本来行文差遣附近宁国府又或者太平府派个推官过来覆核就行了,又或者大不了要求把人犯以及首级都送去应天府,张佳胤突然这么积极干什么?莫非这位知道什么,又或者别有所图……不行,得抢在此人前头才行!
“来人!”蔡应阳突然高声吩咐了一句,见外头侍从应声而入,垂手听吩咐,他就弹了弹纸片道,“去详细询问门房,送信人形貌如何。然后给本宪告示徽州府衙,歙县县衙,本宪要立刻查验歙县预备仓!”
另外一封匿名信也在差不多的时间送到了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