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巳正(十点)过后,就有生员三五成群地赶到了这里。这些来得早的人大都已经参加过一次两次三次的乡试大比,深知难度,更知道自己希望不大,所以座次也大多位于一楼大堂。只不过,亲自迎客的洪仁武仍然对每一个人都笑容可掬礼数周到。因为科举这种事是没个准的,一次就夺下解元的,可能如同唐寅那样倒霉,而七八次才考中举人的,也有可能再考中一个进士。在这种场合,宁负白头翁,莫欺少年穷要不得,一碗水绝对要端平。
随着人越来越多,一楼二楼都坐了个六分满。尤其是坐在最靠外的人,全都在后到的人中,找寻那些声名在外的人影。
“看,那是黟县赵明章,据说黟县今科最有指望的就是他了,还有人说他能中个亚元。”
“那是祁门的潘政,上一次乡试据说是墨滴污了字纸,这才遗憾落榜。”
“快瞧瞧,那是鲍氏三兄弟,一家三秀才,只可惜没出一个举人!”
在这样的议论声中,一个个身穿襕衫的秀才或昂首挺胸,或谦和恭敬地进入了状元楼。每个人都早就知道自己的座次,呼朋唤友坐定之后,也就跟着其他人一块继续八卦他们后头到来的人。但迄今为止,别说那些各县乡宦还没有一个到,三楼座次上也只是稀稀拉拉坐了没几个人。显然印证了一句老话,重要的大人物总是姗姗来迟的。先到者腹诽归腹诽,但很多人都心知肚明自己这次下场也只是碰运气,只能在心里羡慕嫉妒恨而已。
“那是歙县的程奎!”
“不止是程奎,你瞧他身边的,不是西溪南和南溪南那吴家兄弟?”
“还有几个是谁?怎么那么年轻,瞧着也面生得很。”
二楼临窗几个生员你一言我一语,须臾,也有人凑到这里往下俯瞰。只见那三个众人很熟悉的歙县年轻俊杰旁边,还有几个更年轻的,其中一个十五六,两个十三四,最小的是一个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