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北隋权力中心,并非因为这座建筑本身,而是北隋从今年年初开始施行的一项重大权力改革,对于核心重臣,张铉会以摄政王的名义加封为紫微阁资政,目前获得紫微阁资政名号的一共有五人,分别是苏威、裴矩、韦云起、萧瑀和陈棱。
虽然还没有明确规定,但大家心里都明白,紫微阁资政其实是学习唐朝的平章事,唐朝加平章事的称号就可以称为相国,北隋也一样,加了紫微阁资政后便可以称为相国了,可以说这是拜为相国的一道门槛。
张铉坐在上,两边包括左右相国苏威和裴矩,以及内史侍郎萧瑀、黄门侍郎张玄素,吏部尚书韦云起,民部尚书李纲,以及国子监祭酒杜淹、吏部侍郎来弘、礼部侍郎温彦博、齐王府长史房玄龄、记室参军杜如晦等等十几名高官济济一堂,决定最后的科举名单。
这次科举的主考官依旧是右相国苏威,副主考是吏部侍郎来弘和礼部侍郎温彦博,这也是因为科举由吏部和礼部共同举行。
这时,监殿侍御史冯善长上前对张铉躬身道:“启禀殿下,应到十五人,因礼部陈尚书不在京中缺席,其余十四人皆已到齐。”
张铉点点头对苏威道:“开始吧!”
苏威显得有点疲惫,他年事已高,但作为主考官,他依旧连续三天阅卷,将一百份中榜士子的策论都审阅了一遍,署上了自己的名字。
苏威振作一下精神,缓缓对众人道:“这次科举一共有士子七万两千六百人参考,比去年多了一万一千余人,录取名额依然和去年一样,前一百名为进士及第,另外再录用三千名太学生,太学生的录用已经结束,共三千三百人被录取,其中淮河以南的士子有两千二百人,按照去年的惯例,名单经民部复审后便可布。”
张铉回头看了一眼民部尚书李纲,李纲连忙道:“名单正在最后的复核之中,今天上午前可以完成。”
这时,苏威向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