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努书坊

繁体版 简体版
努努书坊 > 南宋不咳嗽 > 二百六十六章 苗头

二百六十六章 苗头(3 / 5)

已经大致上了解了出远海的条件,洪涛说的东西他们也认为合理,也就不再纠缠着去欧洲的问题。不过他们提出了另外一个建议,就是想在广州、泉州自己设立类似航海学校的教育机构,打着私塾或者族学的幌子,专门给他们自己培养远航人才。西瑁洲的航海学校虽然一直都在扩大规模,但生源大部分还是来自金河湾,留给大宋海商的只有很小一部分代培名额,这远远不能满足需求,现在他们也认识到了人才的重要性,不奢望直接培养合格的领航员和舰长,培养点会说外国话的操帆手总可以吧?

“这是好事儿,原本应该由公司出资安排的,既然大家这么着急,我看可行。钱财场地我就不用替各位操心了,到了大陆上,各位比我的本事强百倍,这样吧,我尽量抽调舰队的军官去各位的学校担任部分学科的教习,同时部分教材也可以用航海学校现有的,交给知音报社去翻印一些也就成了。”洪涛脸上有点为难,心里却乐开了花儿,这就是转变啊,十年磨一剑,现在这把剑终于有点起色了。想影响一个群体的思想,光靠说没用,尤其是商人群体,他们比同时代的人更不好忽悠。但你只要忽悠对方向了,同时再以利诱之,他们这个群体就会比其它阶级走得快、胆子大。

在大宋的沿海城市里开办学校,这个事情只能由他们自己去办,这样才不会引起朝廷的焦虑。古代人不傻,一直也都把教育当做统治阶级的重要工具,轻易不会让异族大规模的进行普及教育,这也是洪涛宁可在卡兰巴港、开普敦港大规模开办汉语学校,却一直不敢去大宋境内玩的原因。现在好了,由这些商人自己开办,大宋朝廷即便知道了,也毫无办法,因为这个朝廷还不像明清两代那么专权,很难一纸圣谕就解决所有事情。

最后还有一件事儿,就是知音报社,现在知音报已经是广州城里最大的报纸了,文浩比文南的思想更激进,已经开始在泉州也设立报馆,招募了一批郁郁不得志的大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