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天这个镇委书记的正科级和京师大衙门机关里的正科级,含金量完全不一样。自唐代开始,不历州县,不拟台省,早已成为官场不成文的规矩。本朝定鼎之后,多数朝廷大员的除授,基本上也遵循着这样的规则。
萧天由红山镇党委副书记兼红山村支部书记升任红山镇党委书记,级别上只升了半格,实际上是一个质的进步。一个镇,数万人口,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能够当好镇委书记,也就意味着有了基层块块里的工作经验,而且是一把手的工作经验。在履历上,这将为萧天增添浓墨重彩的一笔。
查阅一些领导的履历,不难看到,纵算主要在条条里提拔的领导干部,多多少少都会有主政地方的资历,哪怕时间极短,但只要有那么几个月,履历上就会非常好看。既有丰富的机关工作经验,又有主政一方的工作经验,可堪大任。
当初在萧凡的“威逼利诱”之下,萧天极不情愿地离开京师,去了红山村当村干部,事实上萧家的长辈都并不看好他,尤其是萧湛,始终对这个不着调的小儿子心怀疑虑。
然而萧天是实实在在发生了变化,短短一年时间不到,晒得皮肤黝黑,人瘦了一圈,却比以前精神多了,整个人都散发出一股奋发向上的气质。再听着萧天口若悬河地述说着自己在红山镇红山村的一系列施政措施,萧湛终于确信,这个他最看不上眼的小儿子,确确实实上了正道。
尽管红山镇党委书记,仅仅只是万里仕途第一步,但有了这个良好的开端,加上萧天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努力,再加上老萧家庞大的政治资源,萧天将来在仕途上的大展身手,几乎是肯定的。
只要萧天自己争气,萧湛将不遗余力来培养这个儿子。
不过在萧凡眼里,萧天的面相,似乎不如爷爷和父亲那样明朗。萧天的“天子命至尊相”,没有丝毫变化,依旧那么明显,晦气也已消褪。可是萧凡却在萧天的眉宇之间,察